时间:2025-07-04 16:14
一、用人单位应当如何处理劳动争议
处理劳动争议时,用人单位可按以下步骤进行。首先应及时了解争议情况,积极与劳动者沟通协商,通过平等对话,明确劳动者诉求,尝试达成和解协议,这是解决争议的高效途径。
若协商无果,可选择调解,可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调解组织申请,由其介入,居中调解。
若调解仍无法解决,可进入仲裁程序,仲裁是劳动争议处理的必经程序。用人单位应按规定提交答辩书和相关证据,积极参与仲裁庭审。
对仲裁结果不服的,符合法定情形时,可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一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。在整个处理过程中,用人单位需遵循合法、公正、及时原则,依法保存好相关证据,避免承担不利后果。
二、用人单位应该如何处理精神病职工
对于精神病职工,用人单位应视具体情况妥善处理。首先,若职工在试用期内被证明因精神病不符合录用条件,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。其次,若因患病在规定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,也不能从事另行安排的工作,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或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后,可解除劳动合同,并依法支付经济补偿。
但用人单位需注意,解除劳动合同应遵循法定程序,如将解除理由通知工会等。同时,若职工精神病病情严重,可能涉及无过错辞退限制等情况,需谨慎操作,避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引发劳动纠纷。另外,用人单位有义务为患病职工提供一定的医疗期,并按规定支付病假工资等。
三、用人单位应与返聘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吗
用人单位与返聘人员一般不签订劳动合同,而是签订劳务合同。
劳动合同适用于建立劳动关系的主体,退休返聘人员已达法定退休年龄,与用人单位不存在劳动关系。劳务合同受民法调整,双方权利义务主要由合同约定。
在劳务合同中,应明确工作内容、报酬、工作条件、福利待遇、劳务期限等条款。这样能清晰界定双方权利义务,避免纠纷。同时,返聘人员在工作中应遵守用人单位规章制度,用人单位需保障其劳务报酬及合理的工作条件等。若双方对合同履行有争议,可按合同约定及民法相关规定处理。
信息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,及时删除,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。
下一篇:用人单位辞退职工有哪些补偿
注册/登录获取更多内容
专业
深耕医疗行业9年精准
海量医疗行业人才便捷
求职顾问一对一服务